据媒体报道,广西岑溪市的几个镇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渔民经营的水塘连续10天,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经过当地镇政府的统计有41户渔民受灾,而不完全统计死鱼数居然达到22万多千克。经过检测机构对鱼塘的养殖水质测定后,原来造成这次大规模泛塘的罪魁祸首居然是缺氧(溶解氧低)。
在做完养殖水质检测后,据专家分析,水中溶解氧低的原因就是事发几日,连续降雨,没有阳光的照射,水中绿色植物无法进行大量光合作用,从而使得水中溶解氧含量低下,生化需氧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此外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池塘中的腐殖质的分解也消耗了大量溶解氧,再加上养殖鱼的网箱水体太小,里面的养殖鱼密度过大,造成耗氧量跟不上。天灾人祸,才造成了这起事故的发生。
经常做养殖水质检测的小编知道,养殖鱼类一定要持续监测水中的溶解氧指标的变化。此外五日生化需氧量,水中漂浮物质、悬浮物质以及水质中微生物等指标的测定,都可以很好的反应渔业养殖水体情况。根据检测得到数据,才能有效应对“浮头”“泛塘”现象的发生。例如使用增氧剂或者充气机输送纯氧等手段增加水中氧含量。
此外,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指标也是养殖水质检测的重点检测项目。石油类可以溶解态、乳化态和分散态存在于废水中。石油类进入水环境后,其含量超过0.1~0.4mg/L,即可在水面形成油膜,影响水体的复氧过程,造成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物的生活和有机污染物的好氧降解。当含量超过3mg/L时,会严重抑制水体自净过程。动植物形成的分散油和乳化油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使鱼苗畸变,鱼鳃发炎坏死。石油类中的环烃化学物质具有明显的生物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