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加工助剂检测种类有很多,已知的就有几千种,相对应的检测指标也就有很多,今天我们拜恩小编总结出了常见的32种塑料助剂以及16个塑料助剂重点检测指标,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通过塑料加工助剂检测可以了解助剂的性能,从而更好的指导生产制造塑料产品。希望大家能从此文有所得益。
一、塑料加工助剂检测种类分析
1、增塑剂检测分析: 是加进塑料体系中增加塑性同时又不影响聚合物本质特性的物质。
2、外增塑剂检测分析: 一般为外加到聚合体系中的高沸点的较难挥发的液体或低熔点固体物质。
3、内增塑剂检测分析: 在聚合物的聚合过程中引入能降低了 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增加了塑料的塑性第二单体物质。
4、主增塑剂检测分析: 分子既能插入聚合物的无定形区域同时又能插入结晶区域的增塑剂
5、辅助增塑剂检测分析: 分子仅能插入部分结晶的聚合物的无定形区域的增塑剂。
6、抗氧剂检测分析: 是指对高聚物受氧化并出现老化现象能起到延缓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7、主抗氧剂检测分析: 主抗氧剂被认为是一种自由基的清洗剂, 它通过偶合反应(即
终止反应) 或给出一个氢原子来阻止聚合物中的自 由基的破坏作用。
8、辅助抗氧剂检测分析: 助抗氧剂的作用是可分解聚合物氧化所产生的过氧化物。 辅助
抗氧剂检测种类包括 1、 亚磷酸酯 2、 硫醚类抗氧剂 3、 金属钝化剂
9、金属离子钝化剂检测分析: 具有防止重金属离子对聚合物产生引发氧化作用的物质,通常称为金属离子钝化剂或金属钝化剂、 金属螯合剂, 也称铜抑制剂。
10、稳定剂检测分析: 是防止或延缓聚合物在加工、 贮藏和使用过程中老化变质的化学药
品。
11、热稳定剂检测分析: 主要用于 PVC 和其他含氯的聚合物, 既不影响其加工与应用, 又
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其热分解的作用的一类助剂。
12、光稳定剂检测分析: 凡能抑制或减缓光氧老化进行的的物质称为光稳定剂或紫外光稳定剂。
13、自由基捕获剂检测分析: 是一类具有空间位阻效应的哌啶衍生物类光稳定剂, 简称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HALS)。
14、阻燃剂检测分析: 能够增加材料耐燃性的物质叫阻燃剂。 它们大多是元素周期表中第V 、 VII 和 III 族元素的化合物。
15、润滑剂检测分析; 为减少高分子内摩擦和外摩擦, 改进塑料熔体的流动性, 防止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对设备的粘附现象, 保证制品表面光洁度而加入的物质称为润滑剂。
16、内润滑剂检测分析: 在塑料加工前的配料中, 加入与聚合物有一定相容性的润滑剂,并使其均匀地分散到材料中, 能使树脂分子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而起润滑作用。
17、脱模剂检测分析: 对加工模具和被加工材料完全保持化学惰性的物质称为脱模剂。
18、发泡剂检测分析: 发泡剂是一类能使处于一定粘度范围内的液态或塑性状态的橡胶、塑料形成微孔结构的物质。
19、发泡助剂检测分析: 发泡过程中, 能与发泡剂并用并能调节发泡剂检测分析分解温度和分解速度的物质, 或能改进发泡工艺, 稳定泡沫结构和提高发泡体质量的物质。
20、抗静电剂检测分析: 添加在树脂、 燃料中或涂附在塑料制品、 合成纤维表面的用以防止高分子材料和液体燃料静电危害的一类化学添加剂析统称为抗静电剂。
21、外用抗静电剂检测分析: 采用涂布、 喷雾、 浸渍等方法使它附在塑料、 纤维表面, 耐久性较差, 所以又叫做暂时性抗静电剂。
22、内用型抗静电剂检测分析(或混炼型抗静电剂) : 在树脂加工过程中(或在单体聚合过程中) 添加到树脂组成中的抗静电剂检测分析, 因其有较好的耐久性, 又称为永久性抗静电剂。
23、偶联剂检测分析: 是能改善填料与高分子材料之间界面特性的一类物质。 其分子结构中存在两种官能团: 一种可与高分子基体发生化学反应或至少有好的相容性; 另一种可与无机填料形成化学键。
24、着色剂检测分析; 在聚合物中加入的改变制品颜色, 提高制品美观性的助剂.
25、增透剂检测分析: 能改善结晶聚合物透明性的助剂检测分析, 一般应用于聚丙烯塑料, 因为熔体 PP 的结晶速率相对较慢, 易形成大的球晶, 从而影响其透明性。 加入增透剂可使球晶成为微晶结构, 改善其透明性。
26、荧光增白剂检测分析: 能增加塑料制品的白度、 亮度使色彩更加鲜艳夺目的物质叫荧光增白剂。 可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 转换成波长较长的蓝光或紫色的可见光。
27、防霉剂检测分析: (生物抑制剂检测分析) 有抑制霉菌生长和杀灭霉菌的功能。 适用于塑料的防霉剂主要有酚类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 含卤有机物, 含硫有机物等
28、防雾剂检测分析: 又称流滴剂, 是防止透明材料雾害的一类添加剂。
29、光屏蔽剂检测分析: 又称遮光剂检测分析, 是一类能够吸收或反射紫外光的物质。 主要有炭黑、二氧化钛、 氧化锌、 锌钡等。 这是光稳定化的第一道防线。
30、紫外线吸收剂检测分析: 能够强烈地、 选择性地吸收高能量的紫外光, 并以能量转换形式, 将吸收的能量以热能或无害的低能辐射释放出来或耗掉, 从而防止聚合物中的发色团吸收紫外线能量随之发生激发的物质。 类型比较广泛, 工业上应用最多的为二苯甲酮类、 水杨酸酚类和苯并三唑类等。 这是光稳定化的第二道防线。
31、猝灭剂检测分析: 又称减活剂或消光剂, 或称激发态猝灭能、 能量猝灭剂。 这类稳定剂本身对紫外光的吸收能力很低(只有二苯甲酮类的 1/l0~1/20) , 在稳定过程中不发生较大的化学变化, 但它能转移聚合物分子因吸收紫外线后所产生的激发态能, 从而防止了聚合物因吸收紫外线而产生的游离基。 这是光稳定化的第三道防线。
32、自由基捕获剂检测分析: 是一类具有空间位阻效应的哌啶衍生物类光稳定剂, 简称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HALS) , 为第四道防线, 清除自 由基, 切断自 动氧化链反应,实现光稳定。
二、塑料加工助剂检测指标分析
1、相容性检测指标: 增塑剂检测分析与树脂相互混合时的溶解能力, 是增塑剂检测分析最基本要求之一。
2、聚能密度(CED)检测指标 : 单位体积溶剂检测分析的蒸发能。
3、溶解度参数检测指标: 单位体积溶剂检测分析的蒸发能的平方根所得值。
4、浊点(TC)检测指标 : 聚合物与增塑剂检测分析的稀均相溶液, 在冷却下变成浑浊时的温度。通过浊点的测定能估计增塑剂检测分析和树脂的相容性。 浊点越低, 增塑剂检测分析与聚合物的相容性越好。
5、塑化效率检测指标: 使树脂达到某一柔软程度的增塑剂检测分析用量称为该增塑剂检测分析的塑化效率。 塑化效率是一个相对值, 可以用来比较增塑剂检测分析的塑化效果。 表示塑化效率的方法常用玻璃化温度(TG) 的降低和模量的下降来表示。
6、聚合物的氧化检测指标: 是指随着时间的增加聚合物的性能降低, 又称为自动氧化。分为诱导期、 强烈氧化期。
7、燃烧速度检测指标: 指试样单位时间内燃烧的长度。燃烧速度是用水平燃烧法和垂直燃烧法等来测得。
8、协同效应检测指标: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助剂检测分析配合使用时, 其总效应大于单独使用时各个效应的总和。
9、协同作用体系检测指标: 阻燃剂检测分析的复配是利用阻燃剂检测分析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提高阻燃效能,称为协同作用体系。 常用的协同作用体系有锑-卤体系, 磷卤体系, 磷-氮体系。燃烧速度: 是指试样单位时间内燃烧的长度。 燃烧速度是用水平燃烧法和垂直燃烧法等来测得。
10、氧指数检测指标: 是指试样像蜡烛状持续燃烧时, 在氮-氧混合气流中所必须的最低氧含量。
11、外摩擦检测指标: 高分子材料在成型加工时, 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表面间的摩擦。
12、内摩擦检测指标: 高分子材料在成型加工时, 熔融聚合物分子间存在的摩擦。
13、光氧老化或光老化检测指标: 分子材料长期暴露在日光或短期置于强荧光下, 由于吸收了紫外线能量, 引起了自动氧化反应, 导致了聚合物的降解, 使得制品变色、发脆、 性能下降, 以致无法再用。 这一过程称为光氧老化或光老化
14、遮盖力检测指标: 指着色剂检测分析阻止光线穿透着色制品的能力, 换言之, 就是指着色剂检测分析透明性大小的问题, 遮盖力越大, 透明性越差。
15、迁移性检测指标: 指着色剂检测分析向介质渗色或向接触的物质迁移的现象。 一般地说, 有机酸的无机盐(色淀性颜料) 迁移性比较小; 分子量较高者比较低者迁移性小。
16、着色力检测指标: 指颜料影响整个混合物料颜色的能力, 着色力大, 使用着色剂检测分析量就小, 成本也低。 着色力同着色剂检测分析本身特性有关, 一般地, 着色剂检测分析粒径减小, 着色力增大